山东的“痛点”在哪?从一家“茶社”说开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最近,一家名叫“凤岐茶社”的企业在山东“走红”了。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事情源自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舆情专报》第006期刊登的,题为《四位省领导先后批示 “凤岐模式”在山东落地推广仍阻碍重重》的调查采访上,作出的批示。
从当地媒体提供的信息来看,这篇调查采访直指“凤岐茶社”这家诞生在山东的企业,在山东却“难以生存”,移师浙江乌镇之后成为了“国家级众创平台”。
根据公开报道,2018年9月,山东省省长龚正,副省长王书坚、于国安、于杰四位省领导,分别批示《关于复制、推广“凤岐茶社模式”,打造智慧农业齐鲁样板的建议》(由山东省老科协朱正昌、赵振东等院士专家提出)。
其中要求山东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多个部门,与山东省老科协和相关企业研究论证提出意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落实。
显然,即便有了一个省长加三个副省长的批示,推广仍旧阻碍重重,由此,这才有了《闪电舆情专报》的调查采访,引得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对该文章作重要批示。
到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让山东如此重视。城叔以为,要先从这家“茶社”说起。
“山东急需的”,跑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14年底,凤岐茶社创立于山东,落地潍坊,被当地媒体称为“山东省首个基于O2O模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器”。次年,桐乡市当地政府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凤岐茶社落地乌镇。这是山东凤歧茶社的第一个“复制点”。
再到2018年,桐乡市官方口径已悄然变为“凤岐茶社以乌镇为中心,在浙江、山东、贵州和北京等地建设了13家众创空间”。乌镇凤歧茶社相关人员也告诉城叔,“目前在乌镇这边工作比较多”。
“凤岐茶社”,主要是以助力传统农业转型智慧农业见长。“凤歧模式”则是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例如,凤歧茶社到乌镇后的“第一单”,用九个月时间对浙江嘉兴一家养猪企业进行“孵化”,将其估值从2000万增到超过10亿元。而后这家企业还成为G20峰会的供应商之一。
“这正是山东所急需的”。山东财经大学教授董彦岭告诉城叔,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当下传统农业正亟待转型。
山东是国内主要的农作物产区之一。2017年山东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1152.5亿元,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
曾经,农业是山东优势,产量、质量、多项产品领跑全国。但当下,“危机”已至。
在2018年10月印发的《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山东农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对标江苏、浙江等省,农业先发优势不再突出,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落后”。比如2017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7%,而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
山东农村人民似乎也不如江浙两地农村人民日子“滋润”。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8年,山东是1.6万元,而江苏是近2.1万元,浙江达2.7万元。
去年初,一篇《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全网刷屏。这篇文章全文引用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新年伊始,书记“揭自家短”,急切要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接着,2018年在农业转型上,山东接连出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两项规划中,智慧农业都是重点。而“凤歧茶社”的业务内容正与此高度契合。
山东省老科协朱正昌、赵振东等院士专家也认同,“凤岐模式”为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和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值得在山东省大力推广。
意识到问题,“动身”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土生土长”且为当地发展急需的企业,为何在“他乡”越做越好,在本地却难以推动?
对于“凤歧事件”,董彦岭认为,
在当下山东打造优良营商环境这个时期,它是个典型事件。
”董彦岭告诉城叔,一开始“凤歧茶社”落户潍坊,当地相关部门在服务企业方面并没有犯什么大错,而是“相对消极一些,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去解决问题。但乌镇那边,对企业就非常热情主动”。
根据此前临沂文明网的报道,在潍坊,凤歧茶社曾因水电网暖等问题,还曾与当地职能部门有过分岐。
反观乌镇,在2015年的北京“双创周”活动上,乌镇主动对接山东凤岐茶社,邀请其进入乌镇发展,并且给予凤歧茶社一系列优惠。同时,在风歧茶社进入乌镇时,当地政府还负责为培育和被培育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创服机构尽快打开局面。
在便利化上,凤歧茶社负责人傅骞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到乌镇后,所有事情最多只需要找一个人就可以办好。我把问题提出来,基本上就在两天内就会有相关部门来反馈,很快落实好。”
“(乌镇的)服务更‘润物细无声’吧!”对比乌镇和山东两地的运营情况,凤歧茶社相关人员也如是告诉城叔。
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到需求痛点上,这是山东亟待提升的一点。
”董彦岭表示。
对于这些问题,山东已经有所意识并开始“动身”。
2018年4月,山东省政协一行就曾前往浙江实地考察。在杭州创新创业标杆地点梦想小镇,山东省政协常委王玉亮对浙江的便利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感受深刻:“我感觉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和我们山东最多跑一次的定位不同,第一,他们是以‘店小二’为定位的,我们是以行政机关如何下去服务为定位的;第二个不同,他们有量化标准,最多跑一次到底减哪些、做减法减到什么程度,我们是没有的……”
紧接着:
6月,山东开展首次对全省17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
7月,山东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多部门表示,要为企业做“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
9月,印发《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
12月,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明确38项具体改革任务……
2019年,已被山东定位为“工作落实年”。今年开年动工第一天,在山东全省狠抓落实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说,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是“施工队长”。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团开放日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的龚正也表示,要在简政放权、一次办好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给企业提供阳光雨露。“现在我们就是要放下身段,主动服务、提供‘保姆式服务’”。
透过一家“茶社”,剖析一种“模式”,再到营造一种“环境”,意识到了问题的山东如何去破解问题?再走走看。
文字 | 朱玫洁
推荐阅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